当生命走向终点
捐献者及其家庭
选择将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
以服务医学发展
和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他们善良和无私的选择
让生命的价值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给人以生的希望和活的可能
这种生与死、失与得的“相遇”
赋予了生命全新的意义 几分钟带你了解
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
一起来看看
Q1
什么是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遗体捐献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教学、科研或者临床移植的行为。
Q2
遗体捐献的条件?
1、遗体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献遗体。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捐献遗体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规定的“甲类、乙类”传染病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非正常死亡者暂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之列。
Q3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因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可捐献器官主要为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小肠等。
Q4
器官捐献的条件?
1、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逝者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4、家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5、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Q5
人体器官捐献有年龄限制吗?
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Q6
器官捐献与遗体捐献有何不同?
器官捐献是把功能良好的器官完整保存下来治病救人,可挽救他人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其过程对捐献者生前状况、时间和技术有严格要求。
遗体捐献一般是把捐献者遗体捐给医疗单位或者医学院校进行科研教学之用,对捐献者生前状况没有要求,时间和技术要求相对宽松。
Q7
捐献者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报酬吗?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无偿”的原则,反对任何以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的器官捐献。捐献者家属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人道慰问和困难救助。
Q8
可以活体捐献器官吗?
我国开展的是公民逝世后的遗体器官捐献,除给自己的亲属外不可以活体捐献器官。
Q9
捐献完成后还会做哪些后续工作?
向捐献者家属颁发荣誉证书,将捐献者姓名铭刻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纪念园,供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公众缅怀纪念。举办缅怀纪念活动,弘扬捐献者的大爱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