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正文
关于器官遗体捐献,你了解多少?|(一)捐献登记篇
2024-02-28

器官遗体

捐献丨捐献登记



遗体捐献,指的是自然人及其直系亲属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此外,对于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在其死亡后,家属也可以选择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这一行为体现了大爱与无私,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命伦理以及社会公平紧密相连。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人间大爱善行,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健康,更是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但实际得以完成手术的人数却远远不足。这中间的巨大缺口,正是遗体(器官)捐献的潜在价值和意义所在。

图片


图片

Questions and Answers

Q1

哪类人可以自主决定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主决定。

Q2

如何表达捐献意愿?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愿意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救治他人。可以到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填写并递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2)也可以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odac.org.cn 或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线上登记。


Q3

完成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后有什么凭证吗?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是志愿登记的有效凭证,有电子卡和实体卡两种。公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申请实体卡。实体卡将连同感谢信一起邮寄给登记者。电子登记卡与实体卡具有同等效力,提倡大家使用电子登记卡。

图片


Q4

捐献意愿可以改变吗?

如果捐献意愿发生改变,随时可以变更或撤销志愿登记。

Q5

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一定会实现捐献吗?

完成捐献志愿登记,仅仅是器官捐献意愿的表达。最终是否能实现捐献,要等到生命离开时,通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并征求直系亲属的共同同意。如果直系亲属中任何一人不同意,则不能进行器官捐献。

Q6

若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捐献其器官或遗体的,哪些人可以共同决定捐献?

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无论本人生前是否是志愿捐献登记者,都要以书面形式征求家属意见,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在人体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上共同签字确认,或委托代表共同签字确认,方可进行器官捐献。

图片

Q7

什么情况下才会启动器官捐献流程?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如果本人生前没有表达不愿意捐献器官,可启动器官捐献程序。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如果适合器官捐献,我们将核实志愿登记信息,同时征求家属意见,做捐献确认。

Q8

人体哪些部位可以用于捐献?

捐献的器官用于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如: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捐献的角膜可用于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献的组织,如: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经加工后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

此外,遗体也可以捐献。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Q9

只同意捐献某些器官,其他器官会被摘取吗?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会与捐献者家属书面确认捐献意愿,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Q10

器官捐献会令遗体遗容受损吗?

器官获取时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恢复遗体原貌,并且获取器官之前,在场全体人员会向捐献者默哀缅怀,捐献全过程体现对捐献者的尊重。

请大家放心:

若家属只同意捐献某些器官,则其余器官不会被摘取。

凡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需家属承担。

成为志愿登记者后,一旦遇上意外,医务人员仍会竭力治疗,并不会放弃救治。

图片

对于那些选择捐献遗体或器官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决定不仅体现了对医学事业的贡献,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这种无私的行为,不仅让逝者得以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也让生者有了心灵的慰藉。遗体捐献不仅有助于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更能够传递出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红十字协会